原义是形容曹植文才出众,后比喻才学极高。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时期无名氏的《释常谈·斗之才》,由南朝诗人谢灵运提出。谢灵运在喝酒时自夸道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分一斗。”这句话既称赞了曹植的文才之高,也蔑视了天下人的才华。
历史背景
曹植,字子建,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,以其才华横溢著称。曹操曾命曹植在铜雀台建成后写一篇文章,曹植提笔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名篇《铜雀台赋》,展现了其卓越的文才。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,虽然数量不多,但都受到高度评价。
典故内容
谢灵运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山水诗作家,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、永嘉、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,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。谢灵运自幼聪明伶俐,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。尽管他在政治上不得志,常常丢下公务去游玩,但他的诗作艺术性强,尤其注重形式美,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。
文化意义
“才高八斗”这一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才华横溢、学识渊博。它不仅是对曹植文才的高度评价,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自豪。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。
0 评论
暂无评论~